用過齋飯之後,張松溪卻突然前來,未及喘息便求見張無忌,諸俠也未多問,跟着他一起等在大殿。
張無忌匆忙搶步出來,來到大殿,向張松溪拜倒,見他神色無異,這才放心,問道:“太師父安好?”張松溪道:“師父他老人家安好。我在武當山下得到訊息,元兵鐵騎二萬,開向少林寺來,窺測其意,顯是要不利于英雄大會,是以星夜前來報信。”張無忌道:“咱們快去說與方丈知曉。”
當下二人同至後院,告知空聞。空聞沉吟道:“此事牽涉甚大,當與群雄共議。”于是命寺僧撞鐘,邀集衆英雄同到大雄寶殿之中。
群雄聞訊,登時紛紛議論。血氣壯盛的便道:“乘着天下英雄在此,咱們迎下山去,殺他個措手不及。”老成持重的則道:“元兵來往調動,原是常事,未必是來跟咱們為難。”張松溪道:“在下會聽蒙古話,親耳聽到鞑子的軍官號令,确是殺向少林寺來。”其時蒙古占據中原已逾百年,漢人中懂得蒙古話的不在少數。張松溪聰明多智,頗擅各處鄉談土語,蒙古話也說得甚為流利。
空聞道:“衆位英雄,看來朝廷得知咱們在此聚會,只道定是不利于朝廷,因此派兵前來鎮壓。咱們人人身有武功,原是不懼鞑子,兵來将擋,水來土掩,何足道哉……”他話未說完,群雄中已有人喝起采來。空聞續道:“只是咱們江湖豪士,慣于單打獨鬥,比的若不是兵刃拳腳,便是內功暗器,這等馬上馬下、□□大戟交戰,咱們頗不擅長。依老衲之見,不如衆英雄便即散去如何?”群雄面面相觑,默不作聲。
張無忌道:“咱們若是就此散去,一來鞑子只道咱們怕了他們,不免長他人志氣;二來少林寺中諸位師父如何?”
空聞微笑道:“元兵來到寺中,眼見寺中皆是僧人,并無江湖豪士,那也無可如何。這叫作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群雄知道空聞所以如此說,實是出于一番好意,這次英雄大會乃少林派所邀集,雅不願由此生禍,致令群雄血濺少室山頭。但群雄皆是血性之人,臨敵退縮,那是決計不肯的。
何況朝廷既已出動大軍,決不能撲了個空便即整隊而歸,定要騷擾少林寺,多半要将衆僧侶盡數殺害擒拿,一把火将寺燒了。蒙古兵向來暴虐,殺人放火,原是慣事。楊逍道:“鞑子施虐,凡我漢人,皆有抗敵之責。以在下之見,咱們沒法将鞑子引開,在別的地方好好跟他們鬥上一鬥,免得千年古剎受戰火之厄。”群雄紛紛叫好,說道:“正該如此。”
正議論間,忽聽得寺門外馬蹄聲急,兩騎馬疾馳而來。蹄聲到門外戛然而止。跟着兩名漢子在知客僧接引下匆匆走進殿來。群雄一看服色,知是明教教衆。二人走到張無忌身前躬身行禮,一人報道:“啓禀教主:鞑子兵先鋒五千,攻向少林寺來,說道寺中諸位師父聚衆造反,要踏平少林。凡是光……光……”空聞微笑道:“你要說光頭和尚,是不是?那也不用忌諱,但說便是。”那人道:“一路上好多位大和尚已給鞑子兵殺了。鞑子說道:‘光頭的都不是好人,有頭發的也不是好人,只要身邊帶兵刃的便一概殺了。”
許多人哇哇叫了起來,都道:“不跟鞑子兵拚個你死我活,恥為黃帝子孫。”其時宋室淪亡雖已将近百年,但草莽英豪始終将蒙古官兵視作夷狄,不肯服其管束。這時聽說蒙古兵殺到,各人熱血沸騰,盡皆奮身欲起。
張無忌朗聲說道:“衆位英雄,今日正是男兒漢殺敵報國之時。少林寺英雄大會,自此名揚千秋!”大殿上歡呼叫嚷,響成一片。
張無忌道:“咱們就欲退讓善罷,亦已不能,便請空聞方丈發號施令,我們明教上下,盡聽指揮。”空聞道:“張教主說哪裏話來?敝派僧衆雖曾學過一些拳腳,幹行軍打仗卻是一竅不通。近年來明教創下偌大事業,江湖上誰不知聞?唯有明教人衆,方足與鞑子大軍相抗。咱們公推張教主發令,相率天下豪傑,與鞑子周旋。”
張無忌還待遜辭,群雄已大聲喝采。張無忌雖年輕不足服衆,但武功之強,适才力鬥少林三僧時已是人所共見,而明教韓山童、徐壽輝、朱元璋等各路人馬,在淮泗、豫鄂等地起事,攻城略地,聲勢大振。先前五行旗在廣場上大顯身手,這等群鬥的本事,更非其餘門派可及。各派各幫的豪士均想除了明教之外,确是無人能當此大任。
張無忌道:“在下于用兵一道,實非所長,還請各位另推賢能的為是。”正謙讓間,忽聽得山下喊聲大振,兩名少林僧奔馳入殿,報道:“啓禀方丈,蒙古兵殺上山來了。”
張無忌道:“銳金、洪水兩旗,先擋頭陣。周颠先生、鐵冠道長,你兩位各助一旗。”周颠和鐵冠道人應聲而出。此時局勢緊急,不容張無忌再行推辭,只得分派道:“說不得師父,請你持我聖火令去就近調本教援兵,上山應援。”說不得接令而去。
大殿中衆英雄聽得元兵殺到,各抽兵刃,紛紛湧出。
蒙古兵先鋒千餘已攻到山腰,被銳金旗一輪硬弩标槍,驅了回去。放眼遠望,一隊隊蒙古兵蜿蜒而來,軍容甚盛。其時距成吉斯汗與拔都威震異域之時已遠,但蒙古鐵騎畢竟習練有素,仍是舉世無匹的精兵。
忽聽得左首喊聲大震,許多女尼和男女人等逃上山來,卻是峨嵋派一行,想是下山時途遇蒙古官兵,又被逼了回來。十多名漢子擡着擔架等物,被蒙古兵包圍在內,周芷若率領靜玄、靜照數度沖殺,雖殺了數十名蒙古官兵,始終無法救出陷入重圍的同門。
張無忌眼見情勢危急,率人殺入了元兵群中,将峨嵋諸弟子一齊救了出來,周芷若滿身是血,頭發散亂,看起來極是狼狽。
數百名元兵列隊上沖。彭瑩玉叫道:“烈火旗動手!”烈火旗教衆從噴筒中噴出石油,一枝枝火箭射出,烈焰奔騰,當先二百餘名元兵身上着火,一團團火珠般滾下山去。那邊廂洪水旗水龍中噴出毒水,也有數百名元兵被澆中了,死傷狼藉。元兵萬夫長下令鳴金收兵,拿兵将前隊變後隊,強弓射住陣腳,緩緩退下。彭瑩玉嘆道:“鞑子兵雖敗不亂,确是天下精兵。”只見元兵直退到山腳下,如扇面般散開,看來一時不致再攻。
張無忌下令:“銳金、洪水、烈火三旗守住上山要道。巨木、厚土二旗急速伐木搬上,構築壁壘,以防敵軍沖擊。”五行旗各掌旗使齊聲接令,分別指揮下屬布防。
群雄先前均想縱然殺不盡鞑子官兵,若求自保,總非難事。但适才一陣交鋒,見識到了元軍的威力,才知行軍打仗,和單打獨鬥的比武确是大不相同,千千萬萬一擁而上,勢如潮水,如周芷若這等武功高強之極的人物,在人潮中也是無所施其技。四面八方都是刀槍劍戟,亂砍亂殺,平時所學的甚麽見招拆招,內勁外功,全都用不着。若不是明教五行旗以陣法抵擋陣法,這時少室山頭定然已慘不堪言,少林寺也已在烈火中成了一片瓦礫了。倒是少林僧衆頗有規律,一隊隊少年僧衆手持禪杖戒刀,在年長僧侶率領下分守各處要地,但寡不敵衆,勢難擋住二萬蒙古精兵的沖擊。待見元軍退去,群雄紛紛議論,才明白為甚麽前朝盡多武功高強的英雄豪傑之士,卻将大好江山淪亡在鞑子手中。
張無忌将靜迦輕輕放在地下,靜迦雖說雙臂受傷,但神志清醒,并無大礙,他回頭想招呼周芷若過來,卻不見人,問道:“周姑娘呢?”衆人适才忙于抵禦元軍,誰都沒留心周芷若到了何處。峨嵋群弟子這時對明教也消了幾分敵意,均說沒見到掌門人。張無忌見靜迦身上裹着層層白布,行動不便,便解開裹在她身上的白布,靜迦欲要阻止,卻也已經來不及了。
她身上裹了三層白布,待得第二層解開,嗆啷啷幾聲響,跌出四件斷折了的兵刃。
張無忌吃了一驚,叫道:“屠龍刀,倚天劍!”群雄紛紛圍了上來,但見屠龍刀和倚天劍兩柄神兵利刃都已斷成了兩截。他舉起斷刀,只見斷截之處中空;可藏物事,那倚天劍也是如此。刀劍中均是空空如也,如果曾藏過甚麽物事,卻也早給人取去了。
周芷若一身怪異武功,原來是從刀劍之中所藏有的秘籍而來。明教之中奇人衆多,銳金旗中人便将屠龍刀接續了,但卻并不願意再重續倚天劍,張無忌不願勉強,便将兩截斷劍交給了靜玄。
錦儀望着那兩截斷劍,師父在世時,對這把寶劍愛逾性命,時時不能離開視線。錦儀初始以為只是因為這把長劍是江湖之中難得的神兵,且又是由郭祖師傳下的,這才如此重視,誰知竟是因為這其中藏着一門絕學。
張無忌拿着那柄屠龍刀,微一沉吟,向空聞道:“方丈,此刀是我義父得來,現下我義父皈依三寶,身屬少林,此刀該當由少林派執掌。”
空聞雙手亂搖,說道:“此刀已數易其主,最後是張教主從千軍萬馬中搶來,人人親眼得見,又是貴教吳大哥接續複原。何況今日天下英雄共推張教主為尊,論才論德,論淵源,論名位,此刀自當由張教主掌管,那是天經地義的了。”
群雄齊聲附和,均說:“衆望所歸,張教主不必推辭。”
張無忌收下寶劍之後,群雄紛紛說道:“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衆人忙了半天,肚中都餓了。明教五行旗及少林寺的半數僧侶分守各處要道,餘人由僧衆接進寺裏吃齋。
次日一早起來,空聞方丈便召集群雄。各路英雄齊到殿中。張無忌居中一站,說道:“此刻鞑子兵馬聚集山下,料想不久便會大舉攻山。咱們雖然昨日小勝,挫了鞑子的銳氣,但鞑子若是不顧性命的蜂擁而上,究屬難以抵擋。在下不才,蒙衆位英雄推舉,暫充主帥。今日敵忾同仇,請各位暫聽在下號令。”群雄齊道:“但有所命,自當凜遵,不敢有違。”
張無忌分派了一番,群雄便依計而行,雖說初始有些兇險,可援兵很快即至,元兵全被殲滅。
這一晚少室山下歡聲雷動,明教義軍和各路英雄慶功祝捷。群雄連日在少林寺中吃的都是素齋,口中早已淡得難過,這時大酒大肉,開懷飽啖。群雄歡飲達旦,盡醉方休。到得午後,群雄紛紛向空聞、空智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