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的路很快,一路風平浪靜,幾天之後蒙古官兵還是沒有追上來,他們行路的速度便開始放慢。
“大和尚,你為什麽入了明教?”錦儀不解地問道,在名門正派眼中,明教是邪魔外道,明教中人的行事十分詭異,亦正亦邪,一直被人認為是魔教。
彭瑩玉知道在她眼中明教也是魔教,但錦儀是名門正派中少有的對明教偏見不是很重的人,他想了想,解釋道:“我明教源于波斯國,唐時傳至中土。當時稱為祆教。唐皇在各處敕建大雲光明寺,為我明教的寺院。我教教義是行善去惡,衆生平等,若有金銀財物,須當救濟貧衆,不茹葷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
“那為何江湖中人都說你明教是魔教呢?”錦儀不是很相信他說的話,将信将疑地問道。
“只因歷朝貪官污吏欺壓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臘方教主以來,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到了南宋建炎年間,有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紹興年間有餘五婆教主在衡州起事,理宗紹定年間有張三槍教主在江西、廣東一帶起事。只因本教素來和朝廷官府作對,朝廷便說我們是‘魔教’,嚴加禁止。我們為了活命,行事不免隐秘詭怪,以避官府的耳目。正大門派和本教積怨成仇,更是勢成水火。當然,本教教衆之中,也不免偶有不自檢點、為非作歹之徒,仗着武功了得,濫殺無辜者有之,□□擄掠者有之,于是本教聲譽便如江河之日下了。”彭瑩玉又道:“比如貴師滅絕師太與楊逍結下了梁子對吧?自從我大宋亡在蒙古鞑子手中,明教更成朝廷死敵,我教向以驅除胡虜為己任。只可惜近年來明教群龍無首,教中諸高手為了争奪教主之位,鬧得自相殘殺。終于有的洗手歸隐,有的另立支派,自任教主。教規一堕之後,與名門正派結的怨仇更深。”
錦儀已經有些信了他所說的那些話,但她深知這些話假使對滅絕師太說了,滅絕師太只會斥為無稽之談,還會對說這話的人進行處罰,沒有什麽餘地。
“你們教主是已經去世了嗎?”錦儀有些好奇地問道。
“本教第三十三代教主姓陽,名諱上頂下天,是一位大大的英雄豪傑,當年陽教主在位時,明教上下齊心,陽教主卻莫名其妙不見了蹤影,在那之後大家為了争立教主之事,翻臉成仇,”彭瑩玉說道:“陽教主生死不知,已經失蹤了十餘年了,大家都想要做教主,可是教主豈是那麽好做的,大家誰也不服誰,鬧得教內四分五裂,嘿嘿。”
他那聲嘿嘿沒有絲毫的笑意,反而含着無限的悲哀,想來是為了明教內部四分五裂而覺得悲哀。
“自陽教主以下,楊逍想做教主,紫衫龍王消失,白毛鷹王也想做教主,未果後離教創立了天鷹教,金毛獅王犯下許多血案之後消失無影。五散人誰也不服,好好一個明教便變得如今這副樣子。在與他們鬧崩之後,五散人說過永遠不上光明頂,永遠不理明教之事。”彭和尚感慨道:“天鷹教下天微、紫微、天市三堂,神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五壇。明教五旗:銳金、巨木、洪水、烈火、厚土。楊逍屬下天、地、風、雷四門門主。那天字門所屬是中原男子教衆,地字門所屬是女子教衆,風字門是釋家道家等出家人,雷字門則是西域番邦人氏的教衆。這麽多人,假如能聚集在一起,合力趕走蒙古鞑子,那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便不用再受苦了。不過單憑明教之力,蒙古鞑子是趕不了的,總須聯絡普天下的英雄豪傑,一齊動手,才能成事。我師弟周子旺,說不得的師兄棒胡,當年造反起事,這等轟轟烈烈的聲勢,到後來仍然一敗塗地,還不是為了沒有外援麽。”
“外援?”錦儀奇道:“你想找什麽外援?”
“假使六大門派與其他的那些幫派能夠都聯合起來,”彭和尚道:“再加上明教衆人的力量,便能将鞑子趕走了。”
“這可不成,”錦儀搖頭道:“不知道別人怎樣想的,反正我峨嵋派是不成的,只要我師父滅絕師太一日還是掌門,峨嵋派便一日與明教勢不兩立。”
雖然她這樣說,但彭和尚所說的話她已經信了九成了,之前沒稱呼明教為魔教是因為顧忌彭和尚是明教中人,現在這樣稱呼卻是真心實意。雖然明教中人行事怪誕,事實卻證明他們不斷起義是為了全天下的百姓能不再受苦,錦儀對他們開始有些敬佩,但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師父滅絕師太的性子,要讓她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滅絕師太說不定一怒之下把她逐出師門,只能期盼師父之後的掌門人能對明教有所改觀,峨嵋派與明教之間的關系能夠有所緩解。
“不光是峨嵋派,其他門派對我教的印象也同樣不好,”彭和尚倒是很豁達地笑道:“誰讓我教中人的性情都是那樣随性,在江湖中沒少結仇,江湖中人對我教的印象自然很差。”
兩人一時聊得十分投機,錦儀覺得彭和尚武功高強,為人仗義,十分有英雄氣概,彭和尚發現錦儀雖然是名門正教的弟子,卻對明教沒什麽偏見,甚至有些好感,兩個人很是投緣。
一路行去,彭和尚身上的內傷漸漸恢複了,外傷比之內傷好得更快,等到他們到了目的地的時候,彭和尚的傷已經好得七七八八了。
兩個人十分灑脫地告了別,雖然兩個人都知道分開之後,可能再也不會見面,峨嵋派終究是名門正派,在與彭和尚分別之後,錦儀不會再去接觸明教中人,彭和尚要致力于驅除鞑子,使四分五裂的明教恢複當初的繁榮,二人的目标不同,未來也不會再有所交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