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校草的網戀翻車現場 - 第 73 章 破繭

經過食堂這一番折騰,現在B大不僅人人都知道晚意女神要在學校開新劇了,還知道了眼睛長在頭頂的孟良買了一雙價格不菲的假鞋。

“這下丢人丢大發了,啧啧啧。”

田嬌嬌趴在課桌上,刷着校園貼:“這下看他還怎麽顯擺,我就沒見過誰買了鞋還把所有的票據裝兜裏的,他可真是太搞笑了。你說這人怎麽不把‘看我的新A錐’刻臉上呢。”

“他一直這樣,別人是財不外露,他是不炫耀不罷休,蠢壞蠢壞的。”

“诶星兒,話說你到底和他結了什麽梁子啊,四年了,整整四年了,每次一看見他你就沒好事,你挖人祖墳了?”

李恩星拍了拍八卦的田嬌嬌:“你想聽嗎?”

“想想想。”

“此事說來話長。”

“那就別廢話,長話短說。”

其實說來也簡單,李恩星和孟良高中是一個學校的,那崽種雖然人品不行,但學習确實不賴。兩人雖然不同班,但彼此都知道對方,因為兩人也都算學校的名人了。

當時和孟良一起出名的還有伏俊偉和劉宇。

他們三個都是體育生,平日裏形影不離,上廁所都要結伴而行。

身在重點班的乖乖女李恩星本應該和他們沒有一點交集,奈何學霸也愛打游戲,又菜又愛玩的李恩星在一次匹配中意外組隊了打游戲相當厲害的伏俊偉,慕強的屬性使她陷入了愛河。

李恩星和伏俊偉在一起了。

“然後你和伏俊偉分手後,孟良認為你水性楊花,甩了他的好基友,就一直針對你?”

“emmmm……差不多吧。”

田嬌嬌大手一拍:“他有病吧,小學生啊?分個手還要整這一出?”

李恩星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田嬌嬌的說法。

只是這麽多年來,李恩星一直有個問題想不明白,當初和伏俊偉匹配到一起真的是巧合嗎?

那麽寸的嗎?

“星兒,星兒。”田嬌嬌用筆戳了李恩星兩下:“發什麽愣呢,老師叫你。”

“啊,哦。”

李恩星茫然的站起身,什麽時候上課的?

這節是她最擅長的刑法課,教刑法的老師是一個戴着眼鏡,看起來有些油膩,其實特別風趣的中年歐巴。

光從他稀疏的頭發就能看出來這人的法學造詣應該不低。

“李恩星,你的論文題目選好了沒?”

“還沒有。”

老師微微一笑:“有沒有比較感興趣的論題?”

李恩星搖搖頭。

“既然這樣,我給你選一個吧,就以校園暴力為論題如何?”

李恩星猛的擡頭,刑法老師以為她對這個論題很感興趣,說的更起勁兒了:“就以《當前我國校園暴力問題及其預防對策研究》為論題吧。近年來,随着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引發的各種深層次社會矛盾導致暴力事件頻現校園,學校已經不再是一方淨土了……”

刑法老師還在滔滔不絕,然而李恩星的腦子已經開始發懵,完全聽不見他在講些什麽。

直到下課鈴響,她也沒有緩過神。

以“校園暴力”為論題寫一篇論文意味着什麽?

意味着她要全方位的剖析“校園暴力”産生的原因,意味着她要列舉各種各樣的例子去分析這一原因,意味着她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收集各種案例,看到各種各樣慘無人道的事實。

意味着……她又要一晚一晚的做噩夢,想起當初的日子。

那樣的日子又要回來了嗎?

恍惚了一節課,直到老師出了教室,李恩星才緩過神。

“老師,我……我換個論題吧,這個論題我寫不了。”李恩星追上教授:“真寫不了啊老師,換一個吧。”

“為什麽?”

“因為……因為……這個話題太深了,而且屬于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我怕寫不好,壞了您的名聲。”

刑法老師思忖着打量了李恩星一番:“這個話題現在讨論的熱度相當高,各方的聲音也層出不窮,而我國的未成年保護法又不是足夠的完善……李恩星,你知道的,造詣頗深的學者也有他的局限性,他們脫離學生群體太久太久了,對事情的分析與見解在一定方面或許還不如你這個在讀生。”

“可是……”

“你還有什麽顧慮?”

李恩星雙手翻攪着衣襟:“老師,還是換一個吧。”

“這也是一個機會李恩星,我是有打算把這個論文發表的。”

“發表?”

刑法老師點點頭:“好的論文也該發揮出它的作用,推動司法改革不僅僅靠的是公檢法司啊,有部電影裏面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想必你也聽說過,‘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你認為呢?”

李恩星語塞,她糾結了許久,最後還點了點頭。

推動司法改革這種事她想都不敢想,但是若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教他們怎麽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做好自我保護,也足夠了。

與老師交談完,李恩星回到了宿舍,室友見她臉色不好,便兜悄無聲息的忙着自己的事。

薛佳依舊沒在宿舍,她似乎很久沒回過宿舍了。

李恩星坐在凳子上,打開了電腦:“琴媽,有沒有講校園暴力的電影啊。”

“你決定寫那篇論文了?”

“是啊,老師安排嘛。”李恩星苦笑:“也确實挺有意義的。”

任小琴想了一會:“嗯,韓國的看嗎?”

“看吧,都是素材嘛,我不挑。”

“那我發你微信吧,怕你記不住。”

“好。”

李恩星打開電影,搜索出任小琴推薦的其中一部電影,從書架上拿出一個小筆記本,煞有介事的戴上眼鏡,真就一副做學問的模樣。

其實腦子早飛到一邊去了。

任小琴推薦給李恩星的這部電影其實她知道,只是一直沒有膽量看。

韓國的不少電影綴着“根據真實事件改變”幾個字,她便沒有勇氣點開。

一如既往的灰色調開場,昭示着這部“紀錄片”的壓抑。

幸運的是這部電影直接推動了韓國法律的修正,那麽我們國家呢?

李恩星盯着屏幕上“歡迎來到霧津,白色濃霧之都”兩行字感觸萬千。

她決定要認真完成這篇“意義非凡”的論文,幫助別人,也救贖自己。